1936:合作抗战开新局——中国共产党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021-04-22
1936年,是一个极其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即将翻过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几乎超出所有人意料而震惊中外的大事——西安事变,这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斡旋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而顺利实现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转变。
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张国焘同党中央在战略方针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擅自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并公然宣布另立中央。红二、红六军团(后改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的刘家坪出发,6月抵达四川甘孜地区,与先期到达的红四方面军会合。
在党中央的积极争取下,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二、红四方面军完成了长征,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军事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历了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转变,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逐步实现的。
华北事变后,鉴于蒋介石还没有明确的抗日表示,并且正继续加紧对红军进行“追剿”,所以中共中央提出的方针是“抗日反蒋”。随着日本侵略华北程度的加深,国民党政府同日本的矛盾越来越深,蒋介石对日立场有所趋硬,5月5日毛泽东、朱德联名发出的《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中,将旧称“蒋贼”改为“蒋氏”,一字之差在全国社会各界产生巨大反响。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的指示中,明确指出:“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方针已经完成了转变。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乘专列到西安。在张学良和杨虎城劝谏蒋介石抗日遭拒绝后,12月9日,西安城内上万名学生举行请愿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介石强令张学良制止学生“胡闹”,对不听劝阻者“格杀勿论!”张学良下定了“兵谏”的决心。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四五点钟,一阵清脆枪声骤然划破陕西临潼骊山风景区内的静寂。东北军扣押蒋介石,发动了西安事变,震惊了全世界。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的大局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会见蒋介石,表达了中共联合抗日的诚意及努力。在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努力下,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至此,西安事变以和平的方式宣告解决。
毛泽东对西安事变的意义作了很高的评价:“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193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共御外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