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打倒列强除军阀——中国共产党推动北伐战争和领导工农运动
2021-04-13
在国共两党的共同推动下,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浪潮席卷中国。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日益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呼声,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党的组织得到很大发展,千百万工农群众开始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但在革命形势风起云涌的同时,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却是暗流涌动。
国共第一次合作,过程并不顺利。革命大好局面的形成,更是来之不易。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以所谓的中山舰事件为借口,突然采取严重的反共行为,并在5月15日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整理党务决议案》来限制共产党活动。随后,担任国民党中央部长的共产党员全部被迫辞职。
面对国民党新老右派变本加厉的分裂活动,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一些人竭力主张通过单方面的妥协退让、委曲求全的方式来避免国共两党之间的摩擦,结果却事与愿违。
1926年,北洋军阀已统治中国14年多,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连年的军阀割据混战,给百姓带来了无穷的苦难。打倒祸国殃民的北洋军阀,结束军阀割据和混战的黑暗局面,实现国家的独立、统一,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呼声。
尽管此时北洋军阀依然是一个庞然大物:拥有巨大的财力物力,掌握多达70万人的军队,而国民革命军只有10万人左右。但严重分裂的北洋军阀不仅失尽人心,还存在深刻的内部矛盾,这为北伐军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1926 年5 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由此拉开了北伐进军的序幕。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北伐军从广州打到武汉、上海、南京,打垮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歼敌数十万,一场规模空前的国民大革命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北伐的胜利进军,并未能扼止革命阵营的危机。身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因北伐的胜利提高了个人声望,并通过收编军阀部队等手段,使其实力在北伐过程中极大地膨胀起来,为他后来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
当高唱“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北伐军北上时,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工农运动给了北伐军极大支援。革命势力迅速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全国工会会员也由北伐前的100万人迅速增加到近200万人。在此期间,最引起中外震动的便是汉口、九江群众收回英租界的事件,这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外交斗争史上的第一次重要胜利,中国人民因此受到了极大鼓舞。
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迅速扩大了革命在群众中的影响,涌现出大批积极分子,为日后的土地革命准备了重要条件。如果只有五卅运动,而没有北伐战争和伴随而来的工农运动高涨,还不足以把它称作中国的大革命。它播下革命的火种,影响十分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