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出版物
筑梦炉台
——记炼钢厂7号转炉炉长李飞
李晓磊
2015-08-31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就要干出一番事业”。这是李飞常说的一句话。多年炉前岗位的历练,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只要站在炼钢炉前,透过安全帽上的炼钢镜和转炉的窗口,但从炉中火焰的颜色深浅就能判断出炉里钢水的温度,而且误差不超过5摄氏度。在旁人看来这已经很不错了,可李飞却一本正经地说,“微小的差距都可能造成最后出钢时质量的变化。进而影响炼钢成本,怎么能不用心?”
当年进入炼钢厂转炉车间,李飞一边干着炉前杂活儿,一边学习怎么判断钢水的温度。刚开始独立炼钢,经常出现脱氧不均造成钢水被迫回炉,他便琢磨脱氧不均的原因在哪里,并不断地向老师傅请教。在这过程中,他养成了记日志的习惯。发现问题就记下来,上班没时间分析就下班后琢磨。为弄清原因,他还买了许多和炼钢相关的书籍,有很多问题还真都在书本中找到了答案。日复一日,回炉的钢水少了,成功的次数越来越多,而且出钢质量也越来越高。
凭着勤奋上进、乐于钻研的工作态度,李飞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的班组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岗位技术能手,成绩的背后是默默的付出与不懈的努力。
回忆起初当炉长的那段日子,李飞说虽然很苦,但心里却美滋滋的,因为这是他多年的梦想与渴望。为此,他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做炼钢厂最好的炉长。
作为炉长,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压力。平时工作中,他始终坚持质量至上的原则,狠抓班组产品质量,努力提高组员的质量意识。日常工作中,他坚持以身作则,刻苦钻研操作规程,不理解的就向同事请教,给班组员工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生产过程中,对不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事情和现象,他会及时地提出意见并改进。
去年前半年,由于人员短缺,乙班7号炉一直是在人员不齐整的情况下生产作业,但他毫无怨言,工作也一样毫不耽误,生产指标一直名列前茅。 “对工作不仅仅是要求好的结果,而且要能控制整个过程,尤其是在对整个生产工序、质量工序过程的控制,必须尽可能的细化、量化”。他这样要求别人,也这样要求自己。
李飞的业余时间多半是在看书。因为他知道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只有掌握过硬的、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际生产中更好地解疑释惑,才能寻求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他带徒弟的方式也是别具一格。他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述,更多的是提出问题让徒弟去思考,去领会,从而慢慢地悟出其中的内涵和要领,再慢慢地渗透到徒弟的心里。在对徒弟进行这样的理论和实际经验的渗透后,让徒弟们知道了每干一个工种最关键的要点是什么,应该克服怎样的不足后,他就开始了切入主题的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方面,他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踏踏实实地在实践中学到本领,怎样才能用乐于接受的方式在不经意中传授给他们,怎样才能多为班组培养生产骨干,让他们成为中坚力量并带动整个小组的发展。
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他变得更加持重。他深深地知道,成绩和荣誉只代表过去,自己犹如转炉里一朵小小的钢花,只有置身在炼钢这座大转炉里才能看到他的美丽。现在的李飞目光坚定,昂首阔步,因为他知道在今后的日子里自己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
在忙碌的炉台上,他的声音最大,他的步履最快,他脊背上的汗盐最多。这就是李飞,这就是李飞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