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出版物
钢铁,国之重器
2015-08-31
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余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假如中国当时拥有与日本同等的工业基础,那么日本军国主义未必敢轻易挑起战端。通过查阅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前至1945年的有关资料,可以看到钢铁工业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钢铁工业是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保障
在国内生产总值之前,钢产量一直被作为衡量一国经济总体实力的重要指标。而从钢产量的角度分析,中国国力不足体现在年钢产量、人均产钢量两个方面。其中,年钢产量反映了一个国家钢铁生产的总体能力,人均产钢量则反映了一个国家钢铁工业总体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
1907年之前,中国尚不能独立生产一吨钢材;1907年后,中国钢铁工业缓慢发展,而同期,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钢产量已经远远超过中国。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07年~1936年,美国年钢产量与中国最大差距为10584.33倍,英国为2301.67倍。日本作为亚洲工业水平最高的国家,其钢产量与欧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但与同时代的中国比较,其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二战前日本年钢产量与同期中国的差距最大时为152.60倍。
此外,经中国历史学家研究,中国在战前的年钢产量大体经历了3个增长阶段:第一阶段是1907年—1911年,钢材主要为清政府设立的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所生产,当时的汉冶萍公司的钢产量约占同期全国总产量的75%;第二阶段是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钢材需求大幅增长,同时也催生了一批中国国内的钢铁企业,年钢产量结束了辛亥革命以来的低谷,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第三个阶段是1930年前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鞍山组建了昭和制钢所(鞍钢前身),当时的昭和制钢所的钢产量占同期全国钢产量的90%以上。从总量上看,二战前的中国钢产量从未超过10万吨/年。这意味着抗日战争将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美国人均产钢量最高值为469.05千克/年(1929年),是同期中国的11726.25倍(美、中人均产钢量最高相差33179.00倍);英国人均产钢量最高值为254.24千克/年(1936年),是同期中国的310.05倍(英、中人均产钢量最高相差16276.00倍;日本的人均产钢量虽然在1936年之前最高值仅有74.43千克/年(1936年),但人均产钢量与中国差距最大时仍达到了1188.33倍。
日本钢铁工业无法满足其战争需要
由于技术水平所限,整个二战期间各国军事装备仍以钢铁材料为主,具有较为明显的“钢铁战争”特色,通过美、日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比看到钢铁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二战中,美国强大的钢铁工业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看出,1941年12月份,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造成了美国二战以来的最大损失(仅统计舰船损失,不包含飞机、基础设施等的损失)。因此,不难看出,美军舰船损失较为严重,直接导致了美国参战后一段时间内丧失了太平洋制海权。然而,用军舰标准排水量结合钢材利用系数等粗略估计,上述沉没军舰的基本用钢量为19.14万吨,损失仅占美国钢产量的0.24%(1942年美国钢产量为8059.10万吨)。这意味着美国太平洋舰队舰船的损失由于有美国强大的钢铁工业作为支撑,可以在不影响国内其他行业的前提下,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反观日本,日本在二战前及二战期间共生产各种类型航母25艘,其中19艘先后被美军击沉。1942年,日本联合舰队航母被击沉6艘,标准排水量合计11.30万吨。经过折算粗略估计,上述沉没航母基本用钢量占当年日本钢产量的1.42%。1943年~1944年,13艘日本航母被击沉,标准排水量合计30.61万吨。经过折算粗略估计,上述沉没航母基本用钢量占1944年日本钢产量的4.01%。上述损失还不包括日本驱逐舰、战列舰、舰载飞机的损失。
不仅如此,由于同盟国对日本实施资源禁运,以及美军轰炸日本本土,1943年后,日本钢产量由峰值急转直下,例如1945年日本钢产量仅为196.30万吨(是1936年的37.58%,1943年的25.66%)。1944年,日本仅航母一项的钢铁损失就达到了27.01万吨,考虑到航母被击沉到重新制造、装备,最快尚需1年时间。因此,1943年~1944年日本因被击沉航母所损失的钢就占1945年日本钢产量的13.76%。与此同时,日本钢铁工业还担负着供应侵华日军、驻东南亚等地日军的装备、战损,以及日本国内各行业、各部门恢复战争所造成的破坏的钢材需求。
因此,当时的日本钢铁工业即使满负荷运转也无法满足日本的战争需要。
强大的钢铁工业对现代国防意义重大
现代战争中,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导致钢铁在军事装备中所占比重下降,但钢铁依然是众多军事装备的主体材料,坦克、军舰等依然具有“钢铁色彩”,现代战争依然离不开钢铁的支持。
回首二战,钢铁工业对于国防的作用不言而喻。随着我国国防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我国也将逐步由传统的“陆地大国”向“海洋大国”迈进;同时,进入新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并不平静——朝核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等此起彼伏;人民的安居乐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中国梦”的实现起都离不开强大国防的保障,这就对我国国防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我国钢铁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中国已是世界产钢第一大国,但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强国尚需时日。
目前,中国钢铁工业正在整体效益低下、淘汰落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艰难前行,相信凭借中国钢铁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一定能够战胜当下的困难,为我国国防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